![]() |
當前位置:評價網 > 國際會議專題 > 會議報告 > 正文 |
|
||||
|
||||
大會專題報告 (九) 主講人:劉 煜 博士 主 題:為高等教育尋找有意義的績效評估指標 2010年11月5日下午, 湯森路透科技集團中國區(qū)總裁、首席代表劉煜博士作了題為《為高等教育尋找有意義的評價指標》的報告。 ![]() 劉煜博士首先提到,目前高校評價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社會需求越來越強烈,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高校管理者不斷地在收集、分析和解釋有關于學生、教師、教育項目、科研績效等方面的數據,以便于利用這些信息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在這種背景之下進行大學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們要為高等教育尋找有意義的評價指標。 在2008年,湯森路透公司對高校的管理者進行了一次調查,得出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指標,例如經費支持、教師工資、科研支出、排名、專利等等。眾所周知,在以往進行大學評價時通常采用同行評議和定量分析兩種途徑,兩者各有利弊,不能夠相互取代,而是一種互補的關系。 在全世界范圍內有多家機構在進行大學評價,其中,中國主要有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機構。很多評價機構都將Web of Science應用于自己的評價過程中,作為重要的統(tǒng)計數據來源。之所以大家都會選擇Web of Science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Web of Science有嚴格的審查標準,只收錄那些有較高影響力的期刊。其次,Web of Science收錄的信息非常全面,而且包含引文信息。再次,Web of Science的數據數量非常龐大,而且更新速度很快。最后,Web of Science具有強大的檢索和分析功能。全世界共有350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使用Web of Science,中國有100多所大學使用。 劉煜博士通過對Web of Science中各個國家發(fā)文量和被引情況進行統(tǒng)計之后發(fā)現,近年來中國的發(fā)文量持續(xù)增長,而在同時篇均被引頻次并沒有下降,證明中國論文的質量是在不斷提高的。劉博士統(tǒng)計了中國“985工程”高校的發(fā)文量和被引情況,統(tǒng)計結果顯示“985工程”高校的發(fā)文量、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均居前列,證實了“985工程”高校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 最后,劉煜博士指出在進行大學評價時一定要合理地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基礎科學VS應用科學、整體VS個體、長期VS短期、相對VS絕對、多重評價VS單一評價。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指標和權重。 (文/溫芳芳)
|
||||
【中國科教評價網m.uvvvu.cn專題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fā)布者:wuhu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