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觀地說,金榜題名總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作為對以前十幾年努力付出的肯定與回報,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也是應該的。但是這種獎勵應該有度、有界限,否則就很容易把好事變成壞事。 “高考()過后,孩子是輕松了,可父母的錢包卻緊張起來?!比涨?,家長黃女士向記者吐苦水:“謝師宴、旅游,買新手機、電腦,樣樣都得花錢?!庇姓{查顯示,高考后,考生家長為了給孩子“慶功”,平均花費達2萬元。對此,有網友坦言:“只要考好了,父母什么都會滿足,這種局面何時能改變?”(據《廣州日報》) 最近幾天,越來越多的省市公布高考錄取分數線,考生也在分數線前迅速兩極分化:名落孫山者在考慮未來到底是復讀還是參加工作;而金榜題名者卻迎來了繼高考結束后的又一輪慶祝和狂歡。尤其正式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很多考生都把錄取通知書變成了向父母邀功請賞的工具。 客觀地說,金榜題名總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作為對以前十幾年努力付出的肯定與回報,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也是應該的。但是這種獎勵應該有度、有界限,否則就很容易把好事變成壞事。首先,對于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考生來說,考上大學固然值得高興,但接下來父母就要面對經濟上的極大考驗。近年來,學費、物價水漲船高,這意味著父母要為孩子讀完大學支付更多的經濟成本。此時,考生應體諒父母工作的不易,掙錢的艱難,主動幫助父母減輕負擔,而不是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 對于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不但孩子的要求父母會全力滿足,即便孩子沒有主動要求,一些父母也會給予孩子慷慨的物質獎勵。但家里再有錢,也是父母掙的錢,理性的父母不該在孩子大手大腳花錢方面推波助瀾。在這方面,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家長的做法,無疑更加值得我們借鑒。在這些國家,父母可以無償供孩子讀完高中,但是等他們考上大學,不管是學費還是生活費,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因為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該再向父母伸手要錢。如果需要父母繼續(xù)提供資助,也只能向父母借錢或者貸款,等大學畢業(yè)以后,要償還這筆錢。 所以,不管是經濟條件一般的,還是經濟條件優(yōu)越的準大學生,在“慶?!焙汀翱駳g”之余,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調整身心,為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做好規(guī)劃。苑廣闊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怎樣堵住高考替考的漏洞
·南京高考本二以上文化類達線9940人 創(chuàng)歷史新高
·遼寧高考144分“爺爺考生”明年繼續(xù)備考
·評論:“金榜題名”不是過度消費的理由
·重奪高考狀元不是一個好的勵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