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小學都是大班額,香港學校每班最多30人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這兩天,《鄭州17歲高中生為擺脫學習壓力弒母》的新聞,幾乎觸動了所有家長。不少家長開始反思:我們給孩子的壓力是不是太大了? 一個媽媽在網(wǎng)上發(fā)帖說,一直希望孩子上最好的學府,這是孩子想要的呢,還是自己的虛榮呢?看看這位媽媽的反思,也許正在忙著給孩子“進補”的你會有所思。 一個媽媽的反思 希望孩子上最好學府,是孩子想要的,還是我自己的虛榮呢? 看了這則新聞后,心里真的很難過,這個孩子很讓人心疼,媽媽更讓人心疼。 孩子雖然做錯事了,我們卻不能指責孩子,因為指責孩子時,我們需要先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 我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級,在這之前,我一直想讓孩子快樂學習,但看到周圍朋友的孩子都那么努力,受環(huán)境影響,我也開始給孩子報各類培訓班,現(xiàn)在,我給孩子報了4個培訓班。 一個周末4個培訓班,想想,我也心疼孩子,心里很內(nèi)疚,也很迷茫。 現(xiàn)在,我在想,我把孩子定位為為數(shù)不多的精英,希望孩子上最好的學府,是孩子想要的呢,還是我自己的虛榮呢? 如果換成是我的話,我愿意從小到大被父母逼著學習嗎? 或許也會反感吧。 我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嗎? 答案:是,我的孩子真的很好。唯一不好的是,因為我拿他跟他身邊無數(shù)更優(yōu)秀的孩子作比較,所以他才需要進步,前提不是因為他不優(yōu)秀,也不是因為他不努力,是因為我想讓他追逐更高的名利。 上名校是孩子想上的嗎? 答案:不是,是因為我為孩子的前途擔憂,想讓他比所有人優(yōu)秀,所以我想讓他上名校,將來找個好工作。 冷靜下來想想,如果是別人的孩子,而我置身事外,我可能會做以下總結(jié):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定位為少數(shù)的尖子,這樣造成的結(jié)果可能會讓我們后悔一輩子,孩子或許會恨我們,事實上我們都是普通人。 回頭看看自己在社會上的成就,我混了20多年了,自認為一直很努力,依然平平,卻沒有任何人逼我。 再想想,我為什么要讓孩子這么努力,是因為我想要的還沒有拿到,而想從孩子身上得到,換位思考,我真的愛孩子嗎? 家長們各抒己見 明知是旋渦,還是扯著孩子爭相往里跳 郭女士:痛心啊,家長的付出是否正確,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孩子該要的生活,值得思考。 站在風中的樹:孩子們懂什么,還不是家長怎么安排,孩子怎么樣去做,我們應該尊重孩子。 郭女士: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明知是旋渦,還是扯著孩子爭相往里跳。家長最應戰(zhàn)勝的是自己,想想我們的童年是怎樣過的,現(xiàn)在的孩子太可憐了。 楓兒:本來孩子很乖,活潑可愛,成績很好,這幾天因為擇校問題,孩子壓力很大,不想學習了,因為沒學奧數(shù),也很自卑,話也少了,感覺很痛心,很對不起孩子。 jinyile:時代不同了,我們只能跟著潮流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上補習班,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楓兒:孩子健康、樂觀、積極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更重要,尤其是自信影響一生?,F(xiàn)在有的大人注重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不能再給孩子施加壓力了,家長都快崩潰了,何況孩子呀。 凡人:大家都知道,人到成年后會有很多憂慮,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童年,如果童年都不快樂,以后即使獲得了所謂的成功,也不會得到幸福。 香港孩子考倒數(shù) 依然會受到尊重 去年8月,鄭州二七區(qū)春暉小學教師牛世君作為教育部組織的“內(nèi)地與香港教師交流與協(xié)作計劃”活動的一員去了香港。 在香港半年,牛世君發(fā)現(xiàn),香港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不需要做海量的題,考試就是做游戲…… 擇校孩子沒潛質(zhì),家長不會拉著擠名校 在香港待了半年多時間,牛世君發(fā)現(xiàn),相比鄭州,香港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擇校問題顯得冷靜且理智。 香港的學校分公立、集團辦校與私立學校。香港中小學普遍占地不大,在不到1000米的范圍內(nèi)往往有好幾所學校,班額都很小,每個班最多只有30名孩子,大多學生通過就近或電腦派位入學。 公立學校特別少,最熱門的是私立貴族學校,往往要考試入學,競爭很激烈。孩子入學前,家長會全面評估學校辦學水平,并分析孩子在學習上屬于哪種類型,“如果孩子沒有在某方面顯露出學習潛質(zhì),家長不會拉著孩子盲目擠名校”。 課堂學生可以自己選教材 香港學生所學教材有幾種不同版本,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 小學的學習難度比內(nèi)地要低很多,“孩子學得很輕松,不像內(nèi)地,孩子需要做海量的題?!?/p> 香港的老師一堂課也許只講一個知識點,通過實踐讓孩子理解,讓他們參與其中,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牛世君的眼里,香港的小學教育,是努力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放慢節(jié)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并注重培養(yǎng)其他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而我們總是不斷地將起跑線提前,這對于孩子的終身發(fā)展不是件好事。 成績成績不好不丟人,老師不會區(qū)別對待 牛世君說,香港的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進入小學三年級后,學校會以好生、差生進行分班。 進入差生班的學生,家長會考慮讓孩子在其他方面發(fā)展,“在家長眼里,學習不好,其他方面突出,孩子也是優(yōu)秀的”。 “老師不會區(qū)別對待學生,因為老師教得好壞、工資,并不與學生成績掛鉤?!迸J谰f,在香港孩子的眼里,成績不好不是件丟人的事,不會因成績給自己帶來心理壓力。 課外除了學習,要做很多社會實踐 香港的中小學沒有午休,中午1點吃飯,1:50開始上課,下午3點放學。放學后,不少孩子要上補習班,英語(論壇)、音樂、跆拳道……所有的補習班,需先征求家長的意見,家長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愿意學的,家長不會逼著孩子學。 補習班設在學校內(nèi),由義工或志愿者免費教孩子,不需要家長帶著孩子“南征北戰(zhàn)”。 除了上補習班,香港的孩子放學后還需要進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暗搅烁咧泻?,學習壓力就會加大,不光是學習,還要做很多的社會調(diào)查、社會實踐,然后寫成報告,再將這些報告匯集成冊,用于學生升學的評定”。 考試通過游戲完成,即使是最后一名依然很自信 與內(nèi)地一樣,香港的孩子也要參加各種考試,也會給孩子的考試成績排名次,但主要是讓老師調(diào)整教學方法用的。 “成績的好壞與孩子的尊嚴無關,即便是考了最后一名,孩子在班級里依然受到同樣的尊重,過得很自信?!迸J谰f,香港的老師不會當眾批評孩子。 與內(nèi)地的考試不一樣,香港最重要的考試是通過游戲完成的。 拿數(shù)學學科來說,每學期末,每個年級都會有實踐活動,要寫出活動的計劃、方案,后期還要寫總結(jié)?;顒又?,比如尋寶游戲,會將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點貫穿其中,讓孩子在做游戲中完成學期內(nèi)所有知識點的考核。 親子要求孩子做的,家長也會參與 在牛世君的眼里,香港的親子教育是值得內(nèi)地家長學習的。 “晚飯后,你會看到公園里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嬉戲,不像內(nèi)地,多數(shù)是陪著孩子做作業(yè)?!迸J谰f。 在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里,時常出現(xiàn)作為義工的家長,若學校有什么活動,家長都會申請參與。 “家長要求孩子做的,自己也會去做?!迸J谰f,去年冬天她看到一位家長與孩子一起,站在寒風中進行募捐。這是學校組織的活動,活動結(jié)束,家長和孩子一起將募捐箱交到學校。 河南商報記者施彩英(大河網(wǎng))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