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孫偉麗、趙琬微)近日,北京市110余家圖書館聯合發(fā)起成立“首都圖書館聯盟”,并提出十項文化惠民舉措,其中包括“在高等院校圖書館逐步實現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通過辦理借閱證使讀者共享圖書資源?!毕⒁怀觯⒖桃l(fā)社會熱議。大學圖書館能否敞開大門,公眾“借書難”如何破解?記者就此走訪了北京部分高校圖書館。 記者了解到,加入首都圖書館聯盟的高校圖書館共有34所,其中北京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農學院等多所大學已經實現面向部分社會讀者開放,但開放方式不盡相同。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校外讀者只要憑本人二代身份證以及本人有效證件(工作證、學生證等)或單位介紹信,就可以在咨詢臺辦理一張半天或一天的臨時閱覽證,但只限查閱和復印,不能外借。收費標準為半天1元,全天2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辦)等高校也與北大政策相似,均允許校外人員憑身份證、單位介紹信辦理臨時證件查閱資料,但開放的區(qū)域各不相同。 據統計,2011年北大圖書館接待校外讀者量3萬多人次,平均每天不到100人,而北大日均接待量為8000多人次,相當于每80位讀者中有1位校外讀者,比例并不高。 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首都圖書館聯盟副主席朱強說,“目前,高校圖書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可能還停留在小規(guī)模實踐中。將來如果要大規(guī)模實現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免費開放,還需要聯盟內部認真研究并達成共識,在具體細則出臺前,各學校還將堅持原先的校外讀者管理辦法?!?/p> 在北京一家農業(yè)科技公司擔任研究員的孟曉冬對高校圖書館開放“舉雙手贊成”。他表示,由于工作需要,常常需要查閱一些農業(yè)試劑檢測方面的科研論文和最新數據,“高校圖書館資源多且全,就是一個‘聚寶盆’,如果開放,會給我的工作帶來極大方便。” 北京大學經濟系研一學生劉慶則擔心地說:“我們專業(yè)的一些書本來就沒有幾本,同學之間還要輪流看,如果被外面的人都借走了,我們的學習肯定會受影響。” 朱強告訴記者,高校圖書館永遠是把“為在校師生科研教學工作服務”放在第一位,不可能辦成農貿市場。如果把圖書館當成一個博物館、一個景點開放,那大學圖書館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實際上,高校圖書館里的書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誘人,多數讀者可能會感到失望?!敝鞆姳硎?,多數社會公眾對圖書館了解不夠。圖書館有不同分類,如公共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等,不同類型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館藏資源差別很大。 據介紹,北大圖書館每年新進圖書約10萬冊,不到5萬種,其中有九成以上是純學術圖書,包括很多外文圖書,只有不到10%的科普讀物、小說文學等?!肮妬砹艘院缶蜁l(fā)現,高等數學、超聲手冊、工程圖學、中草藥異名辭典……很多書都是他們看不懂或不感興趣的,感興趣的熱門大眾讀物因為副本有限也被借光了。” 此外,新進圖書就意味著要占用更多的空間,以北大圖書館為例,每年進書約10萬冊,需要新增500平方米的書架來容納這些書,10年就需要增加5000平方米的空間,空間擴張的速度非常之快。 “高等院校圖書館開放已是一個趨勢,但短期內實現仍有一定困難?!北本┝謽I(yè)大學圖書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校圖書館的資金預算、館舍空間、閱覽座位、人力資源,均是根據在校師生需求而配置。如果一下子擴大開放范圍,大量接待社會讀者,高校圖書館還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待條件具備后再大規(guī)模開放。 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表示,讀者的需求是多元的、無限的,但是每個圖書館收集的資源是有限的,要讓有限的資源滿足無限的需求,就需要各個圖書館共享資源,聯合起來滿足更多讀者的不同需求,這也是首都圖書館聯盟設立的初衷。 朱強指出,“借書難”的主要原因是圖書館資源分布不均,如果能少建超大型圖書館,多建一些小型社區(qū)公共圖書館,通過虛擬網絡促進資源共享和流動,才能真正滿足更多社會大眾的閱讀需求。 ?。▽O偉麗 趙琬微)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