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4月27日報道,已有93年歷史的南開大學,決定控制畢業(yè)生“留校任教”的比例。該校是眼下飽受師資“近親繁殖”問題困擾的我國眾多名牌大學之一。4月26日,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在該校一個有關師資問題的會議上介紹,目前全校2046位專任教師中,有近六成(58.7%)是本校畢業(yè)生。 所謂高校師資的“近親繁殖”,是指大量本校畢業(yè)生留校任教的情況。近些年來,我國大學師資的“近親繁殖”問題越來越突出。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教授們傾向于讓自己的得意門生留校當老師,以傳承自己的學術傳統(tǒng);另一方面,把畢業(yè)生留下來工作也是解決就業(yè)的一個有效方式。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曾指出,師資“近親繁殖”的現(xiàn)象在我國高校一直存在。2006年公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大學師資“近親繁殖”的程度,比美國大學高5倍,并且大學知名度越高,情況越嚴重。人大教授顧海兵等人研究了北大、清華、人大、南開等17所大學財經類院系的師資情況,發(fā)現(xiàn)這17所大學的987位教師中,約有70%在任職大學有過求學經歷。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47人中,66%的沒有哈佛的求學經歷,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世界名校,情況亦然。 大學師資“近親繁殖”的最大危害,就是容易造成學術“近親繁殖”,進而產生學術自由的敵人“學閥”。英國《自然》雜志曾就此報道說,如將“學術近親繁殖率”定義為大學師資隊伍中本校畢業(yè)生所占比例,用一個國家發(fā)表的論文量和論文被引量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來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生產率,就會發(fā)現(xiàn),科研生產率與學術近親繁殖率呈負相關。正因為如此,西方大學一般不留自己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把這作為一種普遍共識,而且還有相應的制度規(guī)定。比如,美國大學基本不直接錄用本校剛畢業(yè)者(即便是高材生)為教師先去別的地方工作幾年,水平優(yōu)異者才有可能被母校聘用。 毫無疑問,師資“近親繁殖”是阻礙我國學術發(fā)展和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的一大痼疾。對此,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下文印發(fā)的《全國教育人才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減少和消除學術“近親繁殖”現(xiàn)象,鼓勵高校大幅度減少或不從本校畢業(yè)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師,并逐步形成制度規(guī)范。這方面,北大、廈大、人大這三所“985工程”國家重點大學,已就防止師資“近親繁殖”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我們期待,更多的大學能用制度化的做法,有力遏制師資的“近親繁殖”。 (光明日報)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