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旗的外婆扛著飯桌,汪子旗的姐姐提著書包和凳子送他去上學。 3歲小男孩汪良的母親實在借不到課桌,只能將自家的茶幾搬到教室。 雖然距學校只有近千米,但這個桌子讓汪子旗的外婆氣喘吁吁。 新華網(wǎng)南京9月10日電 (記者 朱旭東)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zhèn)部分小學生扛著課桌上學的情況經(jīng)媒體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據(jù)說,當?shù)卣块T對此事高度重視,針對報道所反映的情況積極整改,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限期解決存在的問題。 有人覺得此事已皆大歡喜,因為媒體監(jiān)督有力、地方政府回應及時、最終孩子們很快就有桌椅上學,但記者覺得個中滋味很苦澀被報道就重視,就有了解決的希望?沒有報道,就可以長期視而不見? 背著課桌上學,曾是不少地方、不少人的求學親歷。記者小時候也曾經(jīng)扛凳子上過學,那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還是比較艱苦的時代。本來記憶已經(jīng)很模糊了,卻被麻城的“扛課桌上學”新聞重新勾起雪后的農(nóng)村小學放寒假,“小小的我”拿著獎狀,搬著凳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趕,寒風刺骨,撩起的雪花直撲面門…… 不可否認,由于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如今還有一些地方屬于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且不去細究麻城官方為何曾回應“財政擠不出錢”去為孩子們添桌椅,因為現(xiàn)在已“擠出”500萬專項資金來了,但新聞圖片中破舊的教室依然與華麗的政府辦公大樓形成極大反差。地方財力有限,永遠都有限,即使在經(jīng)濟很發(fā)達地區(qū)。但有限的財力該投向哪里,的確很費思量。 為麻城解決課桌問題,不是媒體的勝利,不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更不是孩子們盼來的幸福。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因為貧瘠的土壤很難開出炫麗的花。這花,便是我們的未來。 ?。ㄖ煨駯|)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