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日)下午,海淀區(qū)中關村三小的20多位同學,在家長們的帶領下,來到順義區(qū)楊鎮(zhèn)田家營村,手拿鐵锨,在白薯地里當了一天的農民。 學生家長曾女士告訴記者,帶孩子來農村體驗農作物收獲,這個想法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醞釀了。學生們剛開學不久,在語文課上學到一篇課文《落花生》,文中提到了種花生的一些過程,還提到了收獲花生和品嘗花生的喜悅。城里的孩子很難想象農作物耕種到底是什么樣的,幾位家長便開始商量,要組織孩子們到農村去體驗一下農忙的感覺。另一位家長介紹說,起初家長們只是有個大概的設想,但究竟北京郊區(qū)哪兒有農忙的景象一時想不出,恰好看到本報秋收系列報道,其中一篇正好提到了田家營村收獲白薯花生的事,所以家長們一商量,就選擇了到田家營村收獲白薯花生。 昨天下午2點,家長們湊錢租來的旅游車停在了田家營村的農田旁,車上的學生們早已摩拳擦掌。車門一開,車上二十多名同學飛奔下來,每人從農民手里領了一把干農活的鐵锨,急急忙忙沖進了田里。 眼下,田里的花生基本已經收割完畢,眼前只有一大片白薯地。收割白薯首先要用鐮刀割去地表的藤葉,農民們對此考慮得相當周全,為了避免鐮刀傷到孩子,在學生們趕到田家營村之前,他們已經割完了幾壟地的藤葉,孩子們不必揮刀,便可用鐵锨直接開挖。 在農民老李、老王的指導下,孩子們干起了農活兒。一開始,大家東一鏟子西一鏟子,看著高高低低的地壟,愣是不知道這白薯到底在哪兒。農民們一邊耐心地講解,一邊做著示范,不少孩子很快就干得像模像樣。別看鐵锨比有的孩子個頭還高,但孩子們手握鐵锨的姿勢還挺專業(yè)。當看到眼前挖出的一大塊粉嫩嫩的白薯時,學生們都驚呼起來。 學生們告訴記者,起初不掌握方法,不是挖不到,就是把白薯挖壞了,經農民叔叔一教,實踐了幾次終于挖出了完整的大白薯,心里特別高興。 干完了農活兒,孩子們抱著大箱的花生和白薯上了車。一位家長說,通過今天的社會實踐,他發(fā)現,孩子們非常需要這樣的鍛煉。平常的課余時間,家長們往往會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或者補習班,這樣孩子的大量課余時間也都困在了家里,其實學習和社會實踐都很重要。像這樣一邊玩一邊學,同時還鍛煉了身體,真可謂一舉多得。(記者 景一鳴 文并攝) ?。ū本┩韴?景一鳴 文并)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茶文化、京劇等入編中小學教材 誰來教成難題
·探訪貴州山區(qū)希望小學:受益學生20年后仍貧困
·人家過節(jié)旅游我們過節(jié)干活 小學生抄鐵锨挖白薯
·把好農村中小學營養(yǎng)餐質量關 容不得半點疏忽
·智趣教育 小學生自編程序控機器人打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