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許路陽實習生黃小雨)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近日的一紙公告,將一名北大原歷史系博士生置于學術抄襲風波中。 公告稱,已從北大畢業(yè)的歷史學系博士生于艷茹在《國際新聞界》發(fā)表的論文涉嫌剽竊一國外論著,決定5年內拒絕于艷茹的投稿。 昨天,北大歷史系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組織專家調查。 兩論文發(fā)表相差30年 于艷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yè)的“投石黨運動》發(fā)表于《國際新聞界》2013年第七期,當時,她還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國際新聞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介紹,今年五六月,同校的一個研究外國歷史新聞史學者在翻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于艷茹的這篇論文涉嫌抄襲一本國外論著內容,便向《國際新聞界》舉報。 據(jù)了解,被抄襲的論文發(fā)表在1984年第4期《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上,作者署名Nina R.Gelbart。 陳力丹說,接到舉報后,編輯部請懂外語的人與原版圖書進行對照,發(fā)現(xiàn)于艷茹在論文中大段翻譯Gelbart的論文,直接采用Gelbart引用的文獻作為注釋。編委會認為,于艷茹行為已構成嚴重抄襲。因問題嚴重,編委會決定首次以《國際新聞界》編輯部名義,專門發(fā)布《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 公告中稱,將抄襲情況通報于艷茹的相關單位,聯(lián)系相關文獻收錄機構,刪除該文電子版,并5年內拒絕于艷茹的投稿。 北大將重新審查該論文 《國際新聞界》官網上,編輯部還添加了于艷茹和Gelbart論文的鏈接,并用黃色標注了于艷茹具體抄襲的內容。 記者發(fā)現(xiàn),在于艷茹發(fā)表的7頁論文中,除第一頁的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沒有被標注黃色外,其余6頁均有標注,且有多處段落甚至一字不改,直接按照原文翻譯。其中第三頁,只有不到兩行字沒有標注黃色。在引用文獻中,兩條涉嫌直接抄襲。 據(jù)了解,于艷茹曾獲得北京大學社會工作獎,是北大歷史學系2008級博士研究生。去年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 昨日,北大歷史系有關負責人表示,于艷茹是該系博士生,現(xiàn)已畢業(yè)離校。該系將組織有關專家重新進行調查,“包括審查她的博士學位論文”,如確認博士答辯論文抄襲,將根據(jù)學校有關規(guī)定處理。 ■ 追訪 漏審問題論文 懂行專家少 《國際新聞界》主編助理、人大新聞學院副教授劉海龍稱,《國際新聞界》接受來稿,首先安排兩個專家對來稿進行盲審,如通過,將依托人大新聞學院老師和少數(shù)外校的權威專家進行第二輪評審。第三輪則是責編審查,主要由博士及以上層次學生審查論文引用和格式,最后一輪則是副主編、主編審查。 “盡管審查嚴格,但也很難百分百杜絕抄襲?!眲⒑}埛治觯瑢iT研究法國新聞史的國內外國學者本身就少,“沒有一兩個人”,而編輯部審稿專家隊伍中研究“投石黨運動”的就更少了,所以可能就沒有在審查時,發(fā)現(xiàn)論文涉嫌抄襲。 【資料】 《國際新聞界》:為新聞傳播類綜合性學術月刊,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為新聞傳播學科唯一的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資助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新聞核心期刊,在國內學界享有盛名。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研究生換寢室 宿管員竟收“開鎖費”
·北大回應抄襲事件 查實將撤銷畢業(yè)學位證
·北大博士被曝剽竊國外論著 多段一字未改
·期刊公告北大博士論文抄襲 作者已畢業(yè)
·北大回應博士生抄襲國外論文:查實后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