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入讀初中一年級的李惠,1年的學費8000元,還不算住宿等其他費用。 這并不是貴族學校,而是昆明市富民縣原斥財政巨資連年擴建打造的永定中學,正如永定中學官方網站上曾經對學校的簡介一樣:永定中學的新建,是我縣教育史上絕無僅有的重大決策。 然而,在富民縣連年稱財政吃緊、政府困難的情況下,依然舉全縣財力打造并引以為豪的永定中學,在即將來臨的新學期里,它突然改名后叫昆明行知中學,成為一所民辦的學校。 這也意味著原本應該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政策的新生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將以高昂的學費來實現。并且,澎湃新聞記者分別于7月18日、8月13日兩次在富民縣采訪時了解到,就讀的孩子,大部分依然是來自于條件艱苦的農村家庭。 村民們難以理解的是為何舉全縣之財力打造的公辦中學就無條件“拱手相讓”給私人辦學使得學費高昂,而當事學校有教師難以理解的是此事被要求全縣“不準議論”。 不過,早在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轉為民辦學校。 初中一年要8000,高昂學費引爭議 李惠的一張新生入學收費單據顯示,即將入讀初一的她需要交納:學費8000元,住宿費600元,校服費130元,床上用品費185元。 李惠的父親說,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一律按照免費、就近的原則入學,永定中學就在家門口,孩子讀初中當然首選永定中學。但是,永定中學變成民辦的行知中學后,孩子的這個權利被剝奪了。要讀這個學校,必須參加變成民辦學校后的昆明行知中學組織的“小升初考試”,分數達到后,方能享受免費教育,否則,要讀該校就得交高昂的費用?!氨緛砜梢缘絼e的學校讀書,也不用交那么多錢,但是由于路程較遠,我們在別處做著事情,孩子來來去去,接送不方便,只得咬咬牙交錢。” 李惠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小學6年時間,她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保持在前十名。可是,參加昆明行知中學組織的“小升初”考試時,因3分之差而與昆明行知中學的“公費生”失之交臂,只能繳納8000元成為該校的“自費生”。 在昆明市富民縣舊縣村里,像李惠一樣入讀行知中學的學生還有不少。村民孔得英、丁洪萍等人稱,此前村里的孩子小學畢業(yè)后,小升初大部分都入讀家門口的永定中學,全都是享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政策,結果永定中學在即將來臨的學期里改名后成民辦中學?!耙荒?000塊,讀完高中的話,6年至少要5萬塊錢,比供大學生還夸張?!崩罨莸母赣H和村民們議論時說。 李惠也恰好是永定中學改民辦后第一批招收的新生,如果早前一年,她完全可以享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的政策。 學校擴建連續(xù)征地,一年學費恰好是村民人均收入 富民縣舊縣村村民孔得英等人稱,當初學校征地時,說是為了孩子們方便讀書,結果征用了土地,村民們反倒向學校交納高昂的學費才能入讀。 “像我們一年也就苦個七八千元錢,供個初中生就沒了?!贝迕穸『槠颊f。村民們反映,一年除了種莊稼,還要在農閑時抽空打工創(chuàng)收,而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地,結果學校擴建還征地。 根據富民縣發(fā)展和改革局2013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報告,其中顯示富民縣農村人均收入8655元。 孔得英等人說,永定中學擴張占了舊縣村的土地,按照規(guī)定,會分三次補償征地款,第一次補償40%,第二次補償30%,第三次補償30%,“現在已經拿了7萬元,剩下的12.5萬還沒拿到?!逼渲幸粦舸迕裾f。 富民縣教育局答復澎湃新聞稱,下一步,該校還將征地223畝,投資3.8億元建14萬平方米校舍,教學規(guī)模將達1萬人、200個教學班。2014年秋季學期該校招收初一年級新生800余人,高一年級新生300人。 村民們議論,如果收費高,教育教學質量好,學生入讀門檻嚴格,那也可以理解,“但現在是無論什么樣的學生,只要能交錢就可以入學讀書”。 為此,他們也曾多次找富民縣政府討說法。他們表達的訴求,主要是既然征用他們的土地,那么孩子入讀該校就不應該交納高昂的費用。 “當時周開龍縣長答復我們,說改制民辦后的行知中學是全省招生,給我們承諾對富民縣入學的孩子,施行九年義務制教育免費政策,富民縣以外的學生需要收費入讀。”孔得英等人說。 然而,在報名時,村民們發(fā)現,縣長曾經的承諾成為了空談,本縣孩子入讀依然需交納高昂的費用。 由此,村民們指責,好好的公辦學校,非要交給私人辦學,無形中增加村民們的負擔,學校卻變成了“賺錢工具”。 教育局回應無利益分成,每年招收30%公費生即可 8月13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富民縣教育局求證時,辦公室負責人稱領導并不在單位,會上報后做出答復。 8月18日,富民縣教育局回應澎湃新聞稱,為了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富民教育均衡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對富民教育資源的企望;另外,預計2020年縣城建成區(qū)常駐人口將突破20萬人,將形成學齡人口快速回升勢頭。為此,富民縣決定引進山東濰坊271教育集團,整合教育資源,借鑒山東昌樂二中的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利用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國內知名的教育品牌,倡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與永定中學聯合組建昆明行知中學。 根據富民縣教育局的回應,2014年5月23日舉行新聞發(fā)布與揭牌儀式,標志著昆明行知中學正式成立。其合作期限為20年,合作期間永定中學校產屬山東濰坊271教育集團使用,產權歸屬富民縣所有。 回應同時稱,目前學校辦理了辦學許可證和相關辦學備案手續(xù),昆明行知中學收費已得到物價部門的許可,即自費生學費4000元/生•學期,住宿費300元/生•學期;公費學位學生初中學生免收學費、住宿費,高中學生學費700元/生•學期,住宿費30-80元/生•學期。而行知中學每年保證有30%的招生名額用于招收富民縣轄區(qū)內的公費學位學生。 富民縣縣長周開龍和山東271教育集團總校長趙豐平簽訂協議 澎湃新聞記者于7月18日、8月13日兩次來永定中學采訪時,校門口均有展板擺放,展板上顯示,2013年12月20日,富民縣縣長周開龍與山東271教育集團總校長趙豐平簽訂聯合辦學協議,由趙豐平出任昆明行知中學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從該校的教師、保安及富民縣當地人處了解到,改制成民辦后,愿意還在該校任教的教師可繼續(xù)任教,不愿意留守的教師被轉調到富民縣一中,“但目前還有100多名公辦教師還在該校上課,因為初二、初三兩個年級的學生還在該校讀書,原來的老師留下來教原來的學生?!币幻處熣f。除此,保安依然是曾經永定中學的保安,聘用制度等沒發(fā)生變化。 富民縣教育局局長張曉芳在回應云南本地媒體時稱,271教育集團不用給富民縣政府交錢,對辦學產生的收益,雙方也不予分配,雙方達成的協議就是:昆明行知中學每年招收30%的公費生即可。 學校大門口,擺放了學校簡介、招生廣告等廣告牌。澎湃新聞 王萬春 圖 值得注意的是,僅僅保證30%公費生就可讓國有校產歸屬企業(yè)使用?教育局聲稱下一步該校將繼續(xù)征地223畝,但這地誰來征?誰出錢?按商業(yè)用地或是公益用地還是行政用地?這些疑問,富民縣宣傳部答復稱富民教育局會回應。但截至澎湃新聞發(fā)稿時,富民縣教育局局長張曉芳一直沒有給出回復。 富民縣連年擴建永定中學,斥財政巨資打造校舍 “招收30%公費生即可”的昆明行知中學,曾經是富民縣舉全縣之力斥資打造、引以為豪的永定中學,正如在該校的簡介中所言:永定中學的新建,是我縣教育史上絕無僅有的重大決策。 打開富民縣永定中學的官方網站查看該校簡介顯示,該校始建于1975年,屬省二級二等初級中學。該校先后被評為云南省文明學校、昆明市園林單位、昆明市農村示范初中、昆明市毒品預防先進單位、昆明市示范家長學校、昆明園林單位,還多次獲得縣級教育教學成果獎等榮譽稱號。 簡介中描述稱,2009年底縣委、縣人民政府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在縣級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舉全縣之財力,投資8000余萬元,移址新建永定中學,在縣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和縣教育局全力承辦、精心組織下,經過八個月的艱苦努力,高標準、高質量的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 對曾經的師資力量,簡介中也有介紹,2010年時,在校學生達到1735人,住校生500余人。學校有正式教職工145人,其中中學高級職稱20人,占教師總數的14.7%;中學一級職稱60人,占教師總數的44.1%;中學初級職稱56人,占教師總數的41.2%。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7人。 2011年3月17日《昆明日報》報道稱,到2013年時,富民將投入2億多元大力推進薄弱學?;A設施建設。富民結合實際,計劃用3年時間對19所中小學幼兒園實施建設改造。其中在報道中對永定中學描述:“新建的永定中學已經投入使用,窗明幾凈,書聲瑯瑯,有學生告訴記者‘嶄新的教學樓和寬闊的操場比以前要強好多倍呢’” 2013年8月23日,富民縣教育局在富民縣公眾信息網發(fā)文稱,投資500余萬元、建設工期9個月、建筑面積2592平方米、能容納500人的富民縣永定中學學生宿舍樓竣工投入使用,從根本上解決了大營中學撤并至永定中學后學生的住宿問題。 該文稱,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富民縣于2012年3月將大營中學與永定中學合并,以實現規(guī)模辦學效益。兩校合并后,永定中學僅有的一幢學生宿舍無法,滿足學生住宿需要,擠占了部分功能室安排學生住宿,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富民縣教育局刊文同時稱,為徹底解決永定中學學生住宿困難問題,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富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縣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仍決定新建一幢學生宿舍,使得永定中學校舍更加完備,設施更加齊全,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 學校改制不合法規(guī),教師指責辦學模式 澎湃新聞記者整理關于富民縣的相關報道后不難發(fā)現,曾經富民縣財政吃緊、政府困難的情況下,斥財政巨資打造的永定中學,在改制民辦的過程中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背道而馳。 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實施條例》第6條明確規(guī)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轉為民辦學校。同時規(guī)定,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享有舉辦者權益,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的管理義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實施條例》第16條明確規(guī)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轉為民辦學校,審批機關不予批準,并書面說明理由。 就在2004年《實施條例》施行時,彼時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面對媒體強調:九年義務教育就是政府承擔的責任,因此實行義務教育的學校不得找任何借口和理由轉制為民辦。 相關的國家規(guī)章制度和三令五申,似乎在昆明市富民縣失效,永定中學在改制后就連本校的教師都產生質疑。 其中一名不愿具名的教師質疑稱,“如果說永定中學辦得不好,為什么會獲得那么多獎項?獲得那么多稱號,就說明該校以前是辦得很不錯的。我們就不明白,一所辦得好好的公辦學校,領導到底是出于什么考慮,非要把它送給私人,辦成民辦學校?” 一名新生的入學收費單據。澎湃新聞 王萬春 圖 該教師稱,永定中學改民辦后,沒畢業(yè)的學生仍然享受著免費的義務教育,今年入學的新生除240名“公費生”,其他的都交了高昂的學費和住宿費。 這位教師告訴澎湃新聞,最近領導說了,對于永定中學改成民辦學校這個事,全縣“不準議論”,“上頭”的宣傳口吻是:舉全縣之力,把這所學校辦好?!斑@明明是一所以營利為目的的民辦學校,它辦好辦壞與我們有什么關系?辦好了,賺了錢,也不分給我們;辦不好了,虧損了,我們的工資也不會拿去賠給他們,憑什么要‘舉全縣之力’?聽起來都覺得荒唐。”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云南富民巨資改公辦中學為民辦 每年學費八千
·全國中學生物競賽開幕 50金牌選手簽北大清華
·15歲男孩赴美讀高中 畢業(yè)后被校長力薦上名校
·調查稱超七成上海示范性高中學生“自愿”補習
·中學副校長四招“斂財” 最愛在行賄人車上收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