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日前在南京舉行教育專題報告會時透露,全國的高考方案的確已經(jīng)初步確定:考語數(shù)外三門。 以民眾利益為核心,方能減輕改革的阻力。改革的道路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對于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來講,更是如此,但是有一點原則是必須把握的,就是改革定要以人民利益出發(fā)點,及時回應公眾的熱切關注。當前,每一次關于高考的新政策出臺都會備受關注,就是因為高考制度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莘莘學子的命運前途。歷史上,王莽“托古改制”之所以會失敗,既是因為新政策不符合社會發(fā)展前進的規(guī)律,也與王莽損害了人民的利益有直接關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是因為改革開放符合絕大多數(shù)人民的利益,得到了人們的擁護。因此,若想將高考改革向縱深推進,就要最大程度推進教育公平,為寒門學子改變自身命運提供更多機會,打破高考招生的區(qū)域不公,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 以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用改革化解社會矛盾,這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國家的富強繁榮,民族的和諧進步。但是在改革路上,如若險躁冒進,急于求成,其結果必定是前功盡棄,重回原點。以人民的利益為引領,以堅定的信念為支撐,在高考的改革路上保持清醒的頭腦,謹慎前行,且行且珍惜。唯有如此,高考改革方能不斷向縱深進行,改革者們也才能在荊棘遍地的困境中破繭而出,譜寫時代發(fā)展的新篇章。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甘肅2014年高考體育類考試全程指紋識別防替考
·教育時評:高考改革路上且行且珍惜
·名牌大學2014年高招“新法”釋放哪些信號?
·高考工廠的衡水中學 被指使學生變學習超人
·調(diào)整心態(tài),迎接高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