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與初中學習上的七大差異入手,給家長條分縷析"小升初"如何科學銜接。 不同點1:學習方法不同,從傳授性到理解性。 應對: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眼看、手寫、記住,而初中要求學生充分理解知識,并用思維去分析知識。"建議從現(xiàn)在起,培養(yǎng)孩子多提問、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習慣。 不同點2:學習要求不同,從指令性到計劃性。 應對:學會預習,提高學習主動性。小學主要依賴老師安排,初中則要求學生自覺主動。黃漢軍提出,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態(tài)度應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不同點3:學習行為不同,從隨意性到目標性。 應對:培養(yǎng)孩子做一周學習安排。建議家長現(xiàn)在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制定一周學習計劃和安排一周學習任務的習慣。 不同點4:學習時間不同,從短時間到長時性。 應對: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F(xiàn)在小學生的學習時間基本上是"4+1",即在學校4個小時學習,家里1個小時。初中以后,學習時間就要變成7+2,這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 不同點5:學習內(nèi)容不同,從單純性到多樣化。 應對:別偏科,多看基礎科學。黃漢軍認為,輔導書不宜太多,最好每科不超過一本,以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不同點6:學習成績不同,打滿分或高分的次數(shù)由多變少。 應對:理性看待成績,注重過程。小學學生容易得高分甚至滿分,初中后則不容易。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學習過程認真努力就可以了。鄧荊培也特別提到小升初之后,要正確看待分數(shù),重視學習過程。 不同點7:孩子生活習慣不同,從自由到自律。 應對:約法三章,獎懲分明。不少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過于簡單,不是打罵,就是重獎,時間長了,這些都會沒有效果,因此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做到"約法三章"。鄧荊培提出,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最優(yōu)秀的孩子往往不是最聰明的孩子,而是學習習慣最好的孩子。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武漢進行中考生創(chuàng)新素質(zhì)面試 通過者總分加5分
·“美式中小學課程”在上海試水 學生家長同上課
·安徽教育廳檢查農(nóng)村中小學生營養(yǎng)膳食補助情況
·青島中考體育因大雨緊急叫停 順延至26日開考
·幼兒園“貨不對板” 數(shù)十位家長要求退還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