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 加入WTO10年,國內各行各業(yè)的經濟圖景都被或多或少地改寫,IT業(yè)或許算得上沖擊最大的一個行業(yè)之一。入世前,國外品牌電腦要進入中國,需要繳納超過100%的關稅,還要有政府批條;而在入世之后,惠普、戴爾、蘋果、三星等IT巨頭一齊涌入,甚至把工廠建在中國,并且每推一款新產品都會在中國市場舉行全球同步發(fā)售。 這就好像突然把一直圈養(yǎng)著的小羊羔趕到了野外,從呵護有加到弱肉強食,顛覆性的環(huán)境變化讓大多數羊羔被狼群撕咬致死,只有極少數的羊羔在拼爭搏斗之后,反而慢慢地具備了狼性,并且開始在狼群中坐大。身上布滿國際化“疤痕”的聯想就是極少數化羊為狼的一只。10年時間,聯想完成了從“聯想”到“Lenovo”的國際化蛻變。 引 子 今年2月份,柳傳志去美國舊金山開聯想集團(以下簡稱“聯想”,本文當中出現的“聯想”,如無特別標注,均指聯想集團)董事會,過海關的時候,負責蓋戳的工作人員問柳傳志,你就是Lenovo的董事長?柳傳志微笑著點點頭。 還有一次,柳傳志跟著一個國內企業(yè)家代表團去俄羅斯莫斯科考察,當地負責接待的小姑娘對柳傳志照顧有加。后來一打聽,這小姑娘對別的中國企業(yè)都不清楚,就知道一個“Lenovo”。而在前不久《變形金剛3》上映的時候,柳傳志專門花了3個多小時去看電影,就是為了看看在片中植入的聯想臺式一體機的鏡頭。雖然過后柳傳志對片子評價不高,認為拍得比較俗套,但是說當看到“Lenovo”的標志時,還是很興奮。 種種小細節(jié)都讓這位67歲的老人在心中暗爽,因為在柳傳志看來,只有當國外的普通消費者對公司的品牌認知達到一定的程度,聯想的國際化影響力才能算落地。而聯想目前這種在全球的認知程度和影響力,10年前的柳傳志可能沒有想到。 2000年~2004年 夢想初啟 1984年,在北京中關村的一所小平房里,聯想成立,柳傳志當時放言要將聯想做成一個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的大企業(yè)。隨后聯想的發(fā)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想,以致聯想最早的國際化愿景可以追溯到1988年。那一年,柳傳志帶著200多號聯想員工在人民大會堂開會,宣稱要將聯想漢卡賣到國外去,占領海外漢卡市場。 當然聯想找到更加靠譜的國際化路徑是在12年之后的2000年,被柳傳志選中的楊元慶,開始真正為聯想的國際化進行謀篇布局。那一年9月,楊元慶帶領陳紹鵬等聯想高管到美國硅谷轉了一圈,參觀了英特爾、甲骨文等IT領域巨頭,隨后開了兩天的閉門會議,得出了聯想必須走國際化道路的結論。 2001年,在中國入世那一年,聯想集團實行資產重組,分拆赴港上市,并且正式提出“國際化聯想”的公司戰(zhàn)略。 實際上,當年聯想選擇走國際化道路是一個次優(yōu)選擇。因為當時聯想PC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碰到了所謂的“天花板”,而IT行業(yè)的屬性要求其不斷擴大銷售規(guī)模。更重要的原因則是聯想之前選擇的多元化發(fā)展道路面臨著失敗的危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聯想從單純的PC制造領域向IT服務、軟件集成、手機以及互聯網各個方面滲透,不過均經營慘淡,甚至還拖累了PC主業(yè),讓競爭對手戴爾趁機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fā)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