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7月29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云報道,“臺灣怎么會有清華,山寨的嗎?”來臺攻讀研究所的大陸學生進入畢業(yè)季,有的人拿著臺灣文憑回大陸找工作,卻被面試官問得啞口無言。 2011年4月開始,臺灣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大學、碩士及博士班,但在“三限、六不”政策下(限校、限量、限領域及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可考照、不可續(xù)留臺灣就業(yè)等),2年過去,首批來臺攻讀研究所的陸生進入畢業(yè)季。 據報道,手持臺灣大學農業(yè)經濟系碩士學位的任翰達,今年4月到北京某招聘現場,一人面對10位面試官,遇到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問題,例如:“在臺灣讀大學和大陸有什么區(qū)別?怎么會選擇臺灣?”他頗費番口舌解釋,試圖向面試官證明自己的母校是臺灣最好的大學。 另一位畢業(yè)自臺大的女生,為了爭取兩家大陸招聘單位的面試,不得不在課業(yè)仍很繁重的時期就開始折騰,其中一家的面試進行了3次,她每次得從臺灣飛回大陸,去年11月,僅一個月她往返兩岸飛了10次,機票錢都得自己承擔。 據報道,陸生中大部分選擇今年畢業(yè)的碩士生,不僅和大陸的同齡人一樣遭遇今年的就業(yè)寒冬,還面臨臺灣陸生政策歧視所導致的未卜命運。大陸參加過數場面試的陸生方佩(化名)說道“‘臺灣學歷’并不像大家預期的那般優(yōu)越,也暫無明顯劣勢?!?/p> 方佩透露,面試時說到自己畢業(yè)于臺灣清華大學,面試官的反應是:“臺灣怎么會有清華,山寨的嗎?”另外,有陸生提到臺大,被面試官反問:“臺大是指臺北大學還是臺灣大學呢?” 順利找到工作的陸生朱昀說,“在廈門,臺大名氣還是挺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但其他學校就不行。比如國立清華大學,也是很好的學校,但是在大陸,即使是廈門,也沒多少公司會知道臺灣也有一個清華大學。臺灣學校在大陸的認可度確實是一個問題?!?/p> 陸生王欽則指出,一般臺灣本土公司只傾向招臺灣學生,而臺企在大陸的公司則傾向招大陸學生,在臺求學陸生只得在夾縫中求生存。 不過,方佩認為,即使回到大陸就業(yè)面臨類似尷尬,還被家人質疑學歷的價值,她卻還是感到并不后悔。(實習生 龐韻葉) |
[發(fā)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學歷越高就業(yè)越難 我們需要多少研究生?
·濰坊數千大學生補習考研“逃避”就業(yè)(圖)
·名校碩士求職一年終有著落 因家庭地址被招
·首批來臺讀碩大陸生 回陸就業(yè)遇“寒冬”
·南車株洲所招聘211人 研究生比例達58.8%
|